岩土工程发展前沿及工程与科学的关系 —— 我与老师面对面系列讲座第二期

       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深入探讨岩土工程的发展前沿及其与工程科学的紧密联系,我们有幸请到了陈仁朋老师进行分享,一场主题为“岩土工程发展前沿及工程与科学的关系”的师生交流会于12月26日晚19:00在湖南大学工程楼430圆满举行。本次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岩土工程的广阔前景,还搭建了师生深度交流的桥梁。

 

 

【主题分享】

岩土工程发展前沿部分:

       陈老师首先指出,当前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是受房地产形势下滑影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外界误读为“夕阳产业”。但事实上,在香港地区及海外一些国家,土木工程依然热门。他鼓励大家保持清醒头脑,相信寒冬终将过去,并分享了新疆天山之芯、川藏铁路等西部工程的壮举,以及深海、深空领域的岩土工程探索,展现了岩土工程在空间尺度上的无限延伸。

       同时陈老师强调,岩土工程需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陈老师幽默地以科幻电影为例向我们讲述如何将数字与现实完美融合,预示着未来工程技术的革新方向。

工程与科学的关系部分:

       陈老师深刻阐述了工程与科学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科学问题的研究需结合工程实际,陈老师以长沙地铁隧道加固技术的研发为例讲述了从工程问题中找到科学问题的方法与重要性。他鼓励同学们培养从工程问题中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这是进行科研研究不可或缺的技能。

 

 

【提问与交流环节】

1.如何看待深部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深部储能技术在岩土工程的问题与研究?

面对深部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陈老师认为其前景广阔,强调电能的广泛应用将推动该技术不断进步,但大面积推广需解决商业模式、供应链等问题。

2.如何看待国家任务、学科团队、个人发展的平衡?

陈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术历程,从本科到留校,再到选择研究方向,强调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3.大模型与岩土工程的交叉问题?

针对大模型的应用,陈老师指出,虽然大模型在某些岩土问题上具有优势,但成本高昂,需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未来,领域模型和行业模型将成为发展趋势,进行岩土研究需要积极地探索大模型领域。

4.如何解决盾构隧道结构耐久性问题?

对于盾构隧道结构的耐久性问题,陈老师提出了多种技术路径,包括加速试验、现场调查、模型实验等,强调思考问题本质的重要性。

【结语】

       本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它为我们揭示了岩土工程未来的无限可能。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岩土工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深海探测、深空探索,还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将迎来技术革新与效率提升。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青年学者和工程师,在陈老师等前辈的引领下,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传统,将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推动岩土工程技术的持续进步。同时,我们也期待岩土工程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无论是应对自然灾害、改善人居环境,还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都能成为我们手中有力的武器。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迎接岩土工程的新纪元,以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辉煌篇章!

 

 

图文 | CUST学生委员会文体组

编辑 | CUST学生委员会宣传组  杨旺

审核 | 杨微 戴美玉